山玲瓏多態(tài),水漣漪多姿,筆搖曳生花。一切自然中美的東西都飽含一種氣韻,書法也不例外。書法可靈動如舞蹈,也可穩(wěn)重如泰山。它動靜皆宜,似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因此書法學習不僅僅是基本筆法、章法的學習,更是一種浩然之氣的培養(yǎng),二者相輔相成。今天,魯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收集了重慶比較口碑不錯的書法培訓機構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在書法領域多有建樹!
【常見的用墨之法之漲墨】漲墨可以說在某種意義上與濕墨屬于同一墨法序列,只不過其主要的效果表現(xiàn)在筆之外,用漲墨書寫筆畫,其點畫中的水份多滲出點畫之邊緣,但點畫之用筆十分明顯。清人王鐸最擅此法,可以宿墨法相結合,往往在蘸濃墨后,筆尖蘸以清水,以滲化能力強的宣紙為之,頗有味道。
學書大致可以分為理論學習和實踐(臨習)學習兩個方面。我們知道,理論是從實踐中總結或提煉出來的。正確的理論往往揭示著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是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認識論”和“方”。正確的書法理論是成功書法學習的“認識論”和“方,每個致力于學書的人都應該掌握這一“認識論”和“方”。
我們通常說“書存金石氣”,意即書法作品中蘊涵古代金石文字的雄渾古樸氣象。書法“金石氣”的基本表現(xiàn),其一是雄渾。康南海曾經總結北朝碑版的特征,有“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躍”、“點畫峻厚”、“意態(tài)奇逸”、“精神飛動”、“興趣酣足”“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十美。此“十美”中之“魄力雄強”、“氣象渾穆”、“點畫峻厚”、“血肉豐美”四條,概而言之就是雄渾。雄渾由下列三種元素嬗變而
中國書法幾千年,真草隸篆大師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唯有狂草大家少的可憐,至今屈指可數(shù)。究其原因,是狂草想要達到至高境界太難了。書法界有個幾乎一致的看法,認為精通篆、楷、隸、行只不過是剛摸到書法的門,精通草書才是打開了書法的門,而精通狂草才真正是進入了書法的門??梢姡癫葜y,難于上青天??癫輹v經千年,其中想在狂草方面有所建樹的人不在少數(shù),至今估計得有幾十萬人,但成為“圣手”的就幾個人。所以說,如果沒
個人的習慣決定書法的習氣
關于書法,我以為,目前最高深的書論當屬衛(wèi)夫人。她主張,寫字時要以全身的力來寫,不要只是用指力或腕力。字寫出來后表現(xiàn)出一種柔力,衛(wèi)夫人說過,太干澀,骨太多,如干柴,不好。太濃墨,筆力軟,如墨豬,也不好。她所推崇的是骨多肉少,她稱之為“筋書”。她說,“筋書”為圣。
“很多人都有學好書法、寫一手漂亮漢字的愿望,也有很多人學過書法,但沒學好,如果問:“為什么沒學好呢?”答案是共同的:“沒堅持下來”??梢姡皥猿帧笔呛蔚鹊闹匾?。堅持不斷,就是要堅持每天學習,哪怕每天只學習10分鐘。如果一暴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不論學習什么,肯定是學不好的,尤其開始學習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