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輔導資料:作文素材之名句集釋3
發(fā)布者:網(wǎng)上發(fā)布
21.曾子說:“我每天都多次自我反省:我為別人辦事有沒有不忠實的呢?我和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講信用呢?對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有沒有不去溫習呢?
22.“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出自《論語?雍也》吃著一碗粗茶淡飯,喝著一瓢水,住在破陋的巷子里,人們都不能忍受(這種環(huán)境)而感到憂慮,可是顏回卻不會改變志向,樂在其中。這是贊美顏回安貧樂道的精神。
23.浩生不害問曰:“樂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謂善?何謂信?” 曰:“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樂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p>
[譯文] 浩生不害(齊國人,姓浩生,名不害。)問道:“樂正子為人如何?”孟子說:“是個善人,誠信的人?!眴枺骸笆裁唇猩?什么叫信?”孟子說:“值得追求的叫作善,自己有善叫作信,善充滿全身叫作美,充滿并且能發(fā)出光輝叫作大,光大并且能使天下人感化叫作圣,圣又高深莫測叫作神。樂正子的人品,在善與信二者之中,在美、大、圣、神四者之下?!?/p>
24.《論語?學而?第*》里孔子曾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币馑际钦f:“君子飲食不求滿足,居處不求舒適,勤勉做事而說話謹慎,道有賢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說是好學的了。”
25.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意思是: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涼它十天,沒有能夠長大的。比喻做事一日勤,十日怠,沒有恒心,是不會成功的。雖:即使。暴(Pù):通“曝”,曬。寒:凍。
26.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譯:雖有美食嘉肴,不去吃它,則不知它的滋味美得如何;雖有很好的知識學問,不去學習它們,則不知它好在什么地方。因為上面的緣故,學的人深入進去,學了以后才明白自己的不足,教的人在教他人解困的過程中,也會碰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知道自己不足的學子,定能自我反省;明白自身困惑的教者,也一定能自強不息。上面說的就是教育和學習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道理。
27.“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出自《禮記?中庸》,道為學之道,依次有五:首要博學,海納百川,兼收并蓄,博采眾長;次為審問,刨根問底,吃透精神,認清實質(zhì);三為慎思,辯證思考,探求真諦,把握規(guī)律;四為明辨,識別是非,分清黑白,判定真?zhèn)?五為篤行,踐履所學,鍥而不舍,成就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