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聘任制憑啥值20萬?
發(fā)布者:網(wǎng)上發(fā)布
政府近幾年來一直在小心翼翼地推進聘任制公務員,社會大眾對此是有期待的:將公務員的“鐵飯碗”變?yōu)椤按娠埻搿?,讓他們擁有危機意識,進一步改變當下政府機關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行政體制效能問題。但一個“20萬”如果內容不“瓷實”,或許會把人們對聘任制公務員的美好設想砸個粉碎。
北京目前公務員薪酬體系有一種“3、5、8、1”的說法,即按照科級、處級、局級、部級順序,年薪以萬為單位上升。曾有官員表示,聘任制公務員的薪水“將四倍于一名處長的工資”。
那么,筆者不禁想問:聘任制公務員憑什么值20萬?
官方解釋一是“這些職位凸顯的專業(yè)性和極高的技術要求”。根據(jù)招聘公告,“六個崗位中有的要求5年以上工作經(jīng)歷,有的要求相關專業(yè)全日制博士學位,有的要求良好的外語交流溝通能力,還有的要求熟悉我國和國外的科技、政策法規(guī)等發(fā)展動態(tài)”。但就筆者查看歷年的國家公務員招聘公告,這些都屬于“常見條件”,遠及不上“人才引進”的條件苛刻。
官方解釋二是“綜合考慮市場同類人員工資水平和本單位其他公務員的工資水平及調整情況等因素”。
公務員工資要不要市場化的爭論由來已久,按照公務員法,聘任制公務員按照國家規(guī)定實行協(xié)議工資制,具體辦法由中央公務員主管部門規(guī)定,依法推動實施,但相關配套規(guī)定,目前似乎還缺乏。如何考核工作績效?這20萬的高薪要不要納稅?解不解決戶口?有沒有分房等福利?
同時,這個20萬可能讓很多人不服氣不高興。一是“同工不同酬”,或許會讓少數(shù)人以“收入低”為由,更加依賴灰色收入乃至所得;二是公務員薪酬體系的不透明一直被公眾詬病,如今再加上一個不知從何而來的高薪,社會反感度會只升不降。
事實上,回到問題的本質是,聘任制公務員是為了解決什么核心問題:如此高薪顯然是為了吸引高端人才,這與社會公眾“解決行政效能低下”的期待是有差距的。
在筆者看來,行政機關的本質是服務,而非研究學術,專業(yè)性問題完全可以通過購買專業(yè)服務或者人才引進來解決,而非高薪不可。這也就是所說的“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
聘任制公務員還處在試驗改革期,涉及到薪酬體系時有關部門還應當全方位推進配套制度建設。不然公眾的擔憂和質疑,會將改革扼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