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指導:把握關鍵句 巧答閱讀題
發(fā)布者:網上發(fā)布
語文高考的閱讀題,往往是以語段閱讀的形式呈現(xiàn),近年來形成了兩段現(xiàn)代文加兩段文言文的固定結構,分值一般為67分。而語段閱讀又重在對認讀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鑒賞評價能力的考查上。不管是能力層級較低的認讀理解,還是能力層級較高的分析綜合與鑒賞評價,都要求考生對文章的基本理解與整體把握,而對文章關鍵語句的把握與理解,又是解開這些問題的關鍵所在。在高三語文復習與考試的過程中,對文章關鍵語句的圈劃與品讀,是解答語段閱讀題的重要方法。
所謂的關鍵句,是指提示文章段落大意或提示文章中心、主旨、觀點的句子,它突出地體現(xiàn)了文章的旨趣,標示著文章的思路,顯示文章的結構特點。對關鍵句的把握,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抓住能表達主旨的中心句
一篇文章總有一個中心主旨,作者往往會用較為凝練概括的語句將自己的所思所想集中表達出來,因而閱讀文章時如果能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就能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大意,并能較為準確地理解文章觀點與材料、整體與局部、開篇與結尾、線索與思路等的安排與設計,從而能快速地找到答題的方向與角度。如現(xiàn)代文閱讀第二篇《西湖重》一文,在閱讀中如能把握第一段末“杭州有這種對美的希冀與體會”和第15段第*句“杭州并存著歷史與浪漫,兼具著傳承和創(chuàng)業(yè)”這兩個關鍵句并合二為一,就能很好地體會文章以西湖為話題表現(xiàn)杭州優(yōu)雅的自然景觀、濃郁的人文底蘊和浪漫的審美情趣這一主旨。
二、品讀能體現(xiàn)內容的概括句
文章中心句的呈現(xiàn)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有時它開門見山于文首,下文就需要圍繞它展開敘述或議論,為其穿上厚實的大衣;有時它卒章顯志于文尾,前文就需要層層蓄勢,處處鋪墊,以見水到渠成。不管是哪種結構,段意卻是集中的,而段落之中也可能包含著意蘊集中的概括句,這就需要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貫通前后,加以品讀。仍以《西湖重》為例,文章從第10段到第13段,每段段首均以“重西湖,(還)因為……”的結構標示,是為本段內容的概括句;再如文言文第*個語段《仲長統(tǒng)傳》,在敘述完仲長統(tǒng)的生平事跡之后,用一句“統(tǒng)性俶儻,敢直言,不矜小節(jié),默語無常,時人或謂之狂生”作結,抓住了這個概括句,也就把握了仲長統(tǒng)的性格特點。
三、連綴能體現(xiàn)思路的標示句
句構成段,段組成篇,段與段之間總有一個過渡與銜接,有時僅靠一個詞諸如“然而”、“盡管”、“但是”,有時靠的是承上啟下的標示句,連綴這些能夠體現(xiàn)文章思路的標示句,就可以窺見文章的思路與線索,從而理解作者的寫作用意與構思的巧妙。最明顯的仍是《西湖重》第9段引用清人袁枚的一句話獨立成段,結構上承上啟下,并引發(fā)全文的關鍵詞“重西湖”。另外,3到7段和10到13段的段首句也標示了文章前后兩個部分的寫作思路,將其連綴,文章結構便一目了然。
四、感知有特定內容的含蓄句
情感的抒寫與主旨的表達有含蓄與直白之別,各具其美。而往往含蓄句能讓讀者品味出無窮無盡的意味,它有時昭示作者的情感判斷,有時暗含文章的寫作目的,有時引發(fā)讀者的無限遐思。這類句子,需要我們貫通前后文再三品咂,方知其味。如第一段現(xiàn)代文《包豪斯——現(xiàn)代設計的搖籃》第5段“其實,創(chuàng)建者的明確目標,是要徹底摧毀傳統(tǒng)的關于藝術的‘神話’,這是包豪斯的理念中最具革命性的核心”一句中的“神話”一詞,便需要結合后文將“傳統(tǒng)藝術”與“包豪斯藝術”進行對比從而突出“包豪斯藝術”的特殊理念來作進一步理解,因而試題中的第4題便要求學生把握作者的這一寫作目的,從而推斷出“故弄玄虛、不切實際的認識”這一正確答案。另外,第12小題對“不,不僅是一種享受……”續(xù)寫一段文字也是對含蓄句的理解和考查。
關鍵句的把握與理解是閱讀過程中的一項重要技能,也是解答??這種方法與技能,相信在高三的語文復習中會事半功倍。
[考試中心] [BBC英語教學頻道] [時時英語下載]